本期节目围绕“服装技术价值最大化”这一核心议题,深入解读服装制版师的行业角色、价值实现路径,以及如何通过技术创新破解品牌同质化、提升企业效益,让大众首次全面认知这一“隐形功臣”群体。
简利彬,30年行业深耕,洞察服装行业全链路发展趋势及需求,为数百家服装企业研发提供技术咨询服务项目;参加审核国家职业技能标准《服装制版师》审核专家;服装院校外聘产品设计与造型技术老师;广州服装技术协会-制版分会长;广东省服饰文化促进会专家委员会专家;服装行业《服装研发综合管理》+《服装审美视觉思维拓展》+《服装360°审版体系》。
节目开篇,简利彬提出的“服装技术价值最大化”理念成为核心讨论点。据简利彬介绍,中国服装制版师群体规模超十万人,多数从业者拥有十年、二十年经验,却因行业认知偏差长期“价值隐身”。传统模式下,制版师只专注“一亩三分地”的打版工作,思维固化让技术价值大打折扣。简利彬坦言,直至涉足管理领域,他才发现制版师经验的宝贵——当技术突破边界,向设计、生产端延伸,便能为企业创造巨大价值。
这种“技术延伸”并非空谈。他举例,传统制版师仅依据设计方案完成打版,即便方案存在瑕疵也鲜少干预;而如今,具备全局思维的制版师会从设计源头介入:思考如何通过版型更好呈现设计师理念,筛选兼顾美感与舒适性的面料,甚至考虑终端消费者的穿着适配性与消费能力。“曾遇到过面料扎皮肤、包容性差的问题,要么调整工艺,要么更换材料,最终让产品从‘图纸’落地为‘可穿’。”嘉宾表示,这种思维转变让众多设计师青睐,“能提供解决方案,让设计真正可实现,这就是技术价值的升级。”
技术价值的最大化不仅体现在上游研发,更延伸至下游生产与成本控制。嘉宾透露,在品牌管理中,团队会在订货会结束后对全季度产品进行风险检视,涵盖材料、缝制、成本、穿着四大维度。“规避风险就是创造利润。”据统计,某品牌通过技术风险控制与工艺优化,四个季度内针对600余款产品节约净成本200余万元,按行业规律换算,相当于带动近千万元销售额。“这些节约的成本都是净利润,远比新增门店冲业绩更高效。”
针对当前中国服装品牌同质化严重、识别度低的问题,嘉宾指出“版型基因”是关键。“劲霸的男装夹克、哥弟的裤子、谜底的文艺风格,都是靠长期积淀的版型风格形成记忆点。”他认为,许多品牌做了十年、二十年仍无辨识度,根源在于缺乏固定版型库,“跟着市场盲目变,最终忘了自己是谁”。对于初创品牌,嘉宾给出路径:先锁定客群——如主持人、教师、白领等,依据其体型、消费能力定版型规格;再结合客群需求选材料,形成独特风格,“有了版型库,品牌基因才能传承,创新才有根基”。
谈及未来,简利彬断言服装制版师将决定品牌发展上限。“再好的设计、材料,都需要制版师落地,他们的专业性无可替代。”他分析,未来低端标准化制版或被科技替代,但高端领域——如美感塑造、风格把控,需兼具审美与高技术的制版师,“中国服装正往高端化发展,这类制版师的前景十分乐观”。
此次节目不仅揭开了服装制版师的“神秘面纱”,更让行业意识到:唯有激活技术价值、重视制版师作用,才能推动服装行业突破同质化瓶颈,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。